企业简介
荣誉资质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Enterprise Culture
互联网巨头大健康版图

在“互联网+”战略推动下,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各行各业,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大健康产业也不例外。

面对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创新发展机遇,以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等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各具特色的大健康产业版图。



阿里健康

线上线下双闭环布局

1. 发展历程及关键节点
    
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云锋基金收购中信集团旗下中信二十一世纪有限公司,将其更名为阿里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健康),这是阿里巴巴布局大健康产业的开端。

同年7月,阿里健康启动“药品安全计划”,用户可通过淘宝、支付宝钱包手机客户端扫描药品包装的监管码,查看药品的用法、禁忌和流通过程等信息,分辨药品真伪。
     
2016年是阿里健康加快布局的一年。

5月,联合百佳惠苏禾、德生堂、百草堂、康爱多等65家连锁药店成立“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

6月,上线第三方药品追溯平台“码上放心”;

8月,收购广州“五千年大药房”,更名为“阿里健康大药房”;

9月,获得天猫医药馆独家业务运营权,阿里健康大药房天猫店上线运营;

11月,阿里健康海外旗舰店上线运营。

2017年5月,阿里健康以38亿港元收购天猫“蓝帽子”保健食品在线业务,开始进军保健食品领域。

2020年9月,阿里健康APP升级并更名为“医鹿”,进一步明晰以患者需求为核心的定位,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用户体验。

通过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阿里健康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逐步形成追溯平台、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五大业务板块。
     
2021年5月25日,阿里健康发布2021财年业绩公告:营业收入155.2亿元,同比增长61.75%;净利润(调整后)6.3亿元,首次实现年度业绩扭亏为盈。

2. 医药电商:自营+平台

医药电商是阿里健康的核心业务,包括自营业务和电商平台两大板块,其通过阿里健康大药房、阿里健康海外旗舰店、天猫医药平台以及医药O2O开展全渠道业务运营,用户资源庞大、药品种类丰富,收入约占阿里健康总营收的85%。

同时,阿里健康入股漱玉平民大药房、华人健康、贵州一树、德生堂等多家线下连锁药店,拓展线下药品零售业务,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优势互补、协同联动。

截至2021年3月31日,阿里健康运营的天猫医药平台GMV达1232亿元,服务2.3万多商家,向消费者提供逾3300万个SKU(网络库存单位),年度活跃用户超过2.8亿。

医药物流方面,阿里健康目前已实现国内100多个城市次日达。

阿里健康的追溯业务与医药电商直接相关,依托阿里巴巴先进的数据收集、储存和处理能力,对药品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溯源,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3. 互联网医疗:“医+药+保”一体化服务

阿里健康通过“医鹿”APP、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淘宝等平台,签约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药师、营养师,为用户提供在线问诊、挂号、疫苗、体检预约和药品闪送等互联网医疗服务。

2018年10月,阿里健康与支付宝合作首创的全流程“刷脸就医”功能落地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

2019年1月,阿里健康、支付宝与浙江省卫健委合作,上线“服务+监管”一体化的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

2019年3月,阿里健康与支付宝、武汉市中心医院共同创建全国首家“互联网+支付宝全流程就医服务”的“未来医院”,患者只需通过支付宝“就诊助手”小程序选择武汉市中心医院,输入就诊者相关信息并绑定电子社保卡,即可在该院实现全程无卡(身份证、电子健康卡、社保卡)就医。

2020年2月初,为缓解湖北抗疫一线的医疗资源压力,全国各地数百名内科、全科、儿科等执业医生,通过阿里健康搭建的义诊平台在线实时解答湖北地区患者的咨询。

2020年3月,由阿里健康等发起的全球新冠肺炎实战共享平台(GMCC)上线。

2021年6月,阿里健康与众安保险、和瑞基因、正大天晴等联合启动“慢病保障计划”,推出全国首个面向乙肝患者的“医+药+保”一体化的百万医疗保障服务产品“乙肝保”。

4. 健康管理服务:重点布局体检行业

阿里健康的消费医疗业务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医美、口腔、疫苗、体检、孕产、基因检测、辅助生殖、心理健康咨询等,重点布局体检行业。

2019年3月,阿里健康通过母公司阿里巴巴投资国内三大体检公司之一的爱康国宾。

2019年11月,阿里健康持有另一体检行业巨头美年大健康19.49%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20年9月,阿里健康与科兴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互联网+疫苗”数字化平台建设、疫苗在线预约、疫苗全流程追溯、疫苗接种后健康状况随访、疫苗科普教育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搭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平台。
     
在慢病管理方面,阿里健康与多地政府共建慢病处方流转平台,推行互联网诊疗、处方在线流转、医保在线支付、药品配送到家等创新举措。
     
在健康科普方面,阿里健康通过“医知鹿”医学智库,为用户提供从疾病预防、症状判断、治疗方案、权威医院就诊指南到康复后日常护理等全流程参考意见。

5. 智慧医疗:
涵盖多个层面,赋能医疗机构和药企

智慧医疗是阿里健康重点发展的业务线,其上联医院、中间嫁接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提供方、下达C端用户,以互联网医院、医疗AI解决方案、健康智能管理为主要产品,形成完整的智慧医疗服务闭环。
     
2017年3月,阿里云发布医生辅助工具“ET医疗大脑”,可在医学影像、精准医疗、药效评估、健康管理等方面担当医生的虚拟助手。

同年7月,阿里健康在北京万里云医学影像中心发布医疗AI“Doctor You”,该系统包括临床医学科研诊断、医疗辅助检测、医师培训等功能,是智慧医疗的集成平台。

2018年9月,阿里健康与阿里云共建“阿里医疗大脑2.0 ”,加强图像识别、生理信号识别、知识图谱构建等能力的建设。

2019年5月,阿里健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癫痫脑电分析引擎”上线,在辅助医生判断癫痫患者的各类异常放电、发作类型和综合症等方面作用显著。

科技部2020年7月立项的“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方案中引入阿里健康“码上放心”追溯系统,首次实现对临床试验用药物的全链路追溯,有助于保证试验结果完整性,加快新药临床试验进度。截至目前,全国逾90%的药企已入驻“码上放心”平台。

2020年11月,阿里健康联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全国首个“云上智慧医院”。


百度健康

“内容+服务”双生态布局

1. 发展历程及关键节点

百度的大健康产业布局可追溯到十年前。

2010-2013年,百度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百科名医网、“好大夫在线”等医疗信息平台合作,对医疗词条进行系统地编辑和修改,并与国家药监局合作建设药品信息官方数据库。

2014年,百度上线大数据引擎“北京健康云”和“百度医生”网页版,尝试线上问诊业务。

2015年4月,百度上线药品O2O产品“药直达”,旨在将线上用户直接引流给线下药店。

2016年10月,百度推出“百度医疗大脑”,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医疗健康行业。
  
这一时期,百度依托其搜索业务的流量优势,以“AI+医患”为主线,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先后推出“百度医疗大脑”“百度医生”“拇指医生”“百度健康”“百度医学”、Dulife、百度直达号等八个医疗板块,通过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将患者引流至广告客户医院,以获取广告收入。

其中,最大的广告客户群体是莆田系医院,每年为百度贡献上百亿的广告收入,这也为后来的一系列丑闻事件埋下了伏笔。

2016年,“血友病贴吧”“魏则西之死”等事件相继爆发,使得百度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毁于一旦。2017年,百度医疗事业部被裁撤,并永久关闭“百度医生”。
     
诸多负面事件的爆发,促使百度下决心对医疗业务进行调整。虽然“百度医生”被关闭,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百度医疗大脑”仍在发挥作用,百度在AI领域的持续深耕,成为其在大健康产业东山再起的资本。

2018年初,百度成立AI创新业务部,开发出“AI+医疗”品牌 ——“百度灵医”。
     
2019年6月,百度启动“百科医典”项目,联合海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医学健康科普平台,为用户提供全面、系统、通俗易懂、无广告的健康科普知识。

2020年3月12日,百度健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百度健康)正式成立。

2021年3月,百度健康上线一站式健康管理平台“轻竹健康”,集合了健康资讯、测量提醒、血糖/血压记录、健康课堂和健康商城等多项服务,功能与之前关闭的“百度医生”相似,但细分功能更为丰富。

至此,百度健康以“内容+服务”双生态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模式重新布局大健康产业,逐步形成健康科普、健康咨询、健康商城、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五大业务板块。

2. 启动“百城百院计划”,加快互联网医疗布局

政策鼓励和新冠疫情暴发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也给重新布局大健康产业的百度提供了机遇。

2020年2月,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百度地图与国家卫健委政务新媒体平台“健康中国”合作,紧急上线“发热门诊地图”,人们可通过“健康中国”和百度地图客户端,一键查看全国各地的发热门诊及医疗救治定点医院。

同年3-4月,百度健康相继在宁夏银川和海南成立互联网医院。同年8月,业内首家医患一体化专科互联网医院——百度健康糖尿病中心上线。
     
2021年,百度健康互联网医疗布局加快。

3月,百度健康首度与公立医院共建的“沧州市人民医院百度健康互联网医院”上线;

4月,百度健康联合中国性学会成立男科中心;

5月,百度健康启动“百城百院计划”,即为全国100个城市的300家医院提供专病诊前咨询、预约挂号、在线复诊、送药上门、随访管理等一站式服务,旨在推动更多的公立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

该计划发挥百度健康AI引擎与精细化运营优势,将患者需求与相应的公立医院、医生资源精准匹配,从而提升医患供需对接效率。

3. 健康管理服务:
主打在线问诊、健康科普和慢病管理

百度健康通过“问医生”平台为患者提供7×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在线解答医生超过10万名,已累计为全球网友提供逾2.1亿次在线医疗咨询服务,单日最高咨询量超过85万次。

同时开展“直播+问诊”业务,平均每个月组织公立医院医生直播3000多场,为用户打通医疗科普知识获取、问诊用药和选择医生全路径。
     
百度健康依托“百度医疗大脑”深耕慢病管理服务领域,通过糖尿病中心、男科中心等互联网医院为慢病患者提供从线上到线下、从疾病诊疗到日常健康维护管理的全场景一站式解决方案。
     
百度健康最擅长的是健康科普,依托百度搜索入口优势和海量信息优势,已经累计收录5亿多条健康科普内容。

百度健康医典是百度健康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起的权威健康知识科普公益项目,联合海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医学健康科普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为用户提供全面系统、权威准确、通俗易懂、无广告的健康科普知识,日均影响用户超过2000万人次。

百度健康还与康希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健康科普、疾病预防、疫苗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健康科普+疫苗预约”一站式疫苗服务平台。

4. 智慧医疗:
“AI+医疗”赋能医生、惠及病患

百度健康主要依托“百度医疗大脑”和“百度灵医”布局智慧医疗业务。“百度医疗大脑”通过对海量医疗数据和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以人工智能模拟医生问诊流程,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起到提升患者就诊体验和辅助医生问诊的作用。

“百度灵医”聚合百度的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多项AI综合能力,开发出CDSS临床辅助诊断系统、眼底影像分析系统、智能分/导诊系统、智能诊前助手等系列智慧医疗产品以及多种健康智能自测工具,帮助医生提升诊断能力、降低误诊/漏诊率,同时帮助病患节省看病时间和医疗费用。

2020年2月,百度健康针对社区疫情防控开发了智能外呼平台,可提供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员排查/回访、特定人群通知等外呼服务,减少了工作人员排查/回访时间,提高了疫情防控效率。


腾讯医疗

“连接+服务”开放合作平台

1. 发展历程及关键节点

2014年以来,腾讯以微信、QQ等平台流量为依托,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支持,通过投资、自建、合作等方式,广泛布局医疗健康产业。
     
2016年6月,腾讯联合医联、基汇资本、红杉资本成立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企鹅医生”,旨在通过用户端线上服务产品、机构端信息化管理系统及线下智能硬件检测终端、全科“企鹅医生”诊所等系列产品线,搭建围绕城市用户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2016年10月,腾讯医疗健康(深圳)有限公司(简称腾讯医疗)成立并启动“腾爱医疗”战略,搭建“互联网+医疗”开放合作平台。

2018年8月,腾讯医疗的“企鹅医生”与爱海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旗下“杏仁医生”合并成立企鹅杏仁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布局线上线下联动的大健康服务体系。

2021年4月,企鹅杏仁更名为“未来医生综合医疗服务集团”,致力于构建集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的一站式医疗服务闭环,纵深布局大健康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6月,腾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事件超过50起,涉及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医美、医院管理、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医疗资讯服务、医疗保险、基因检测、疫苗研发等众多领域。

2. 互联网医疗:连接+服务

腾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投资了丁香园、挂号网、微医、卓健、医联、“好大夫在线”“企鹅医生”等,而腾讯的核心优势在于微信、QQ等社交平台带来的巨大流量入口和连接能力。

“企鹅医生”连接医患两端,丁香园连接医生端,微医涉及挂号、缴费、检验、导诊等就医前端环节,构建起包含医生、患者、医院三个参与主体,横跨C端和B端的完整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系统。

2018年,腾讯医疗相继推出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以此连接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微信推出的“智慧医院”和“智慧药店”解决方案,贯穿导诊、挂号、咨询、检查、支付、购药、治疗、诊后(AI随访、在线续方)等医疗服务全流程,实现患者和医生、购药者和药店的线上线下连接。

新冠疫情发生后,微信九宫格上线医疗健康模块,向用户提供医疗健康、医保电子凭证等服务,将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连接。

3. 健康管理服务:打造“随身医疗健康助手”

2017年11月,腾讯控股的保险平台“微保”上线,并推出与泰康在线合作的首款产品——“微医保·医疗险”,连接政府医保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和用户,实现医保结算服务从“群众跑腿”到“信息跑路”的转变。

2019年10月,腾讯医疗通过微信上线“腾讯健康”小程序,可为用户提供医生咨询、预约挂号、预约体检、报告查询和线上药房等轻医疗服务,还可帮助用户建立包括经常就诊的医院、为自己看病的医生、就诊记录和检查报告等内容的全周期健康档案,成为用户的“随身医疗健康助手”。

2020年3月,腾讯医疗推出“微医保·特定传染病保险”,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37种法定传染病,覆盖确诊住院津贴、重症监护、身故三大保障。

在健康科普方面,腾讯医疗于2018年1月上线腾讯医典APP,为用户提供线上问诊、健康科普知识、专家解答、患者交流等服务。

2021年7月,河南郑州等地遭遇极端强降雨,腾讯医典迅速上线“雨季洪水自救”专题,联合全国各地医生发起“河南援灾在线义诊”行动,免费为遭受洪灾的人们提供生存自救、防疫知识解答和心理咨询等服务。

4. 智慧医疗:
依托技术优势,助力医疗行业数智化转型

腾讯依托自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智慧医疗业务。2015年1月,腾讯“糖大夫”智能血糖仪面市,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控糖提供科学指导和帮助,探索“互联网+慢病管理”新模式。

2016年4月,腾讯成立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启动“AI+医疗”计划。

2017 年8月,腾讯医疗发布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领域的“腾讯觅影”,可辅助医生对早期食管癌、宫颈癌、肺癌、乳腺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多个病种进行快速、准确地筛查诊断,提升诊疗效率。

2018年,腾讯医疗相继推出微信“智慧医院”3.0、AI导诊引擎“腾讯睿知”和“医疗超级大脑”,将AI技术导入医药研发、基因组数据分析、导诊、疾病筛查、辅助诊疗、医院管理等环节。

2020年2月,腾讯医疗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共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展医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攻关,辅助流行病、呼吸疾病和胸部疾病的筛查和防控预警。

2021年7月,腾讯医疗发布升级版智慧医疗数据中台,帮助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数据管理和应用效率,助力医疗行业数智化转型。


京东健康

全生命周期全场景健康管理平台

1. 发展历程及关键节点

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健康)是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于医疗健康业务的子集团,致力于打造以医药及健康产品供应链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健康管理平台。
     
2013年,京东首次开展保健品零售业务。

2014年2月,京东健康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类目开始运营。

2016年1月,京东健康第三方药品零售平台上线;同年5月,自营京东大药房上线,标志着京东正式进入医药电商行业。

2017年3月,医药B2B交易平台“药京采”上线,首次开展药品批发业务;同年12月,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首次开展互联网医疗业务。

2019年5月,京东健康集团成立并正式独立运营。2020年12月8日,京东健康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021年3月29日,京东健康发布上市后的首份年度业绩公告:2020年总收入为193.8亿元,同比增长78.8%;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盈利7.5亿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健康年活跃用户达8980万,比上年净增3370万。  

2. 医药电商:
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相结合

医药电商是京东健康主要业务板块,从事药品、医疗器械以及泛健康类商品(情趣产品、保健食品、健康检测产品等)的零售和批发业务,覆盖线上线下全渠道。
     
京东健康零售药房业务通过自营、在线平台及全渠道布局三种模式运营:自营模式主要有京东大药房、京东健康联盟大药房和无人智能售药柜等渠道,拥有2000多种商品(SKU);

在线平台有1.2万多家第三方商家入驻;全渠道布局旨在满足用户紧急性用药需求,提供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24小时送药上门服务,目前已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

2020年,京东健康零售药房自营业务收入达168亿元,同比增长77.8%,占公司总收入的86.67%。

3. 互联网医疗:“医+药”闭环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围绕患者需求,开展在线挂号、在线问诊等医疗服务,并结合自身药品供应链优势,在业界首创线上“医+药”闭环模式:纵向连接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横向连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泛健康类产品生产企业、品牌商和消费者。
     
2017年8月,京东集团与中国(泰州)医药城(泰州国家医药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设现代医药流通体系、智慧医院和发展医药电商,助力“互联网+医疗”发展。

2019年1月,“京东互联网医院宿迁分院”上线,完成首笔线上购药医保支付;同年12月,“京东健康心脏中心”上线。

2020年,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布局加快,接连上线南开京东互联网医院、糖尿病中心、耳鼻喉中心、口腔中心、呼吸中心、全科中心等。

截至2021年3月,京东健康已经上线23个互联网医院(中心),拥有11万多名全职和合作医生,日均在线问诊量超过10万人次。

4. 健康管理服务:主打“家庭医生”模式

京东在健康管理服务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主打“家庭医生”模式,提供医美、齿科、基因检测、慢性病管理、体检预约、疫苗预约等消费医疗服务。
     
在慢性病管理领域,京东健康具有独特优势:一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医生与患者提供移动应用程序等平台服务;二是无缝衔接京东大药房,形成“问诊+购药”一站式闭环服务。
     
2020年8月,京东健康推出包含7×24小时健康咨询、名医问诊、专科转诊、面诊预约、专家会诊、远程照护、慢病管理、健康档案、健康计划八项功能的战略级家庭医生服务产品“京东家医”,并针对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推出“小家护航版”和“全家安心版”定制套餐。

同年11月,京东健康联合京东智能云推出基于语音操作、视频问诊、电话问诊、健康数据监测、用药提醒等功能的智能音箱产品“京智康·家医守护星”,与“京东家医”形成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的软硬件融合。■